?電鍍硬鉻是電鍍硬鉻工藝。要在各種各樣基體表層鍍一層層較厚的鉻涂層,它厚度一般是在20μm以上,運用鉻的特性提升零部件的強度、耐磨損、耐溫和耐蝕等特性。鍍硬鉻是一類傳統表面電鍍技術,已使用長達70多年。鍍鉻層硬度大、耐磨損、耐蝕并且能夠始終保持表層光亮且工藝相對來說非常簡單,成本低。一直以來,鉻涂層除開作為點綴涂層外,還普遍做為機械部件的耐磨損和耐蝕涂層。電鍍硬鉻涂層技術經常用于修復損壞部件。
?
但電鍍硬鉻工藝也會導致很嚴重的環境問題,鍍鉻工藝使用的鉻酸溶液,也會產生含鉻酸霧和廢水,并且還有其他某些缺點,如:強度一般為800~900HV,強度比某些陶瓷和金屬陶瓷材料低,且強度還會繼續隨溫度上升而減少;
鍍鉻層存在微裂紋,難以避免導致穿透性裂紋,導致腐蝕性物質從表層滲透至界面而腐蝕基體,導致涂層表面有銹斑乃至剝落;電鍍工藝沉積速度比較慢,鍍0.2~0.3mm厚的涂層通常需要2~3個班的時長,也會影響厚涂層的應用。因此,研究方向拼命努力探尋替代電鍍硬鉻的新技術。已經出現了許多新技術并得到廣泛應用和發展
電鍍工藝時長干擾:單層鉻涂層只有做到非常厚度時,才具有較強的耐蝕性。但是,當鉻鍍層厚度做到65μm以上時,再加厚度并不能進一步優化其耐蝕性能。通常情況下,電鍍工藝時長對硬鉻層的厚度的影響很大,而電鍍工藝時長的挑選,在于鍍液主鹽濃度、環境溫度、電流等工藝參數。
在具體的電鍍工藝生產中,為精準控制鍍鉻層的厚度,改進外圓鍍鉻零部件的涂層均勻性,多采用筒形電鍍工藝陽極,并且在電鍍工藝環節中定時對碳素鋼零件進行翻過來和調換位置,以保證所獲得的鍍硬鉻層均勻、細致。
環境溫度干擾:鍍硬鉻層的耐磨性與其強度密切相關,通常強度越高,耐磨性越好。硬鉻層硬度與電鍍工藝時的環境溫度、電流強度和溶液成份有關。當鍍液中鉻酐成份固定時,硫酸根成份升高會使涂層硬度下降。
鍍液溫度高,強度越低;電流強度越高,強度越高。因為高硬度和高應力(脆性)通常是有關的,因此鍍硬鉻層硬度不宜太高。將鍍液溫控在35~55℃之間,將電流強度控制在30~50A/dm2之間,可得到達到空客鍍鉻層強度技術標準(≥700HV)的鍍鉻層。